超前寒流和拉尼娜现象预示寒冬来临?这是答案

很多人认为,今年北方的秋天很温和,主要是因为秋雨较多,凉日较少,寒冷天气较早,冬季进展较快。华北很多地方秋天的长度只有一个月左右。例如,河北石家庄九月中旬入秋,十月中旬入冬。再加上偶尔下雨,秋天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秋风爽爽的体验就大大降低了。 10月初,华北地区的朋友还是可以穿短袖的衣服。 17日之后,强冷风直接推动了羽绒服的出现。秋季服装很快就会转变为冬季服装。起初很热,然后突然变冷。换衣服的速度跟不上气温的变化。 同时,国家气候中心预测,近期赤道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大部分地区海面温度将低于气温低于常年同期,将处于中冷状态。预计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将继续发展,拉尼娜现象将进入深秋。提早的寒冷天气,加上拉尼娜预报的消息,让很多人担心今年冬天会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传言“今年冬天将是一个很冷的冬天”。事实上,谈论拉尼娜现象时没有必要感到不安。高寒和拉尼娜现象并不一定与寒冷的冬季有关。 在气象界,“寒冬”并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一个事后对冬季气温状况的“认知概念”。一般来说,人们对极端事件的记忆比对平均气温的记忆更深,因此他们的看法可能会有偏差。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气候预报办公室副主任张大全表示,从预报结果来看,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显示,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以暖为主,但气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冷热波动较大。总体而言,在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出现低温的概率较高一些。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显着。但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在拉尼娜现象的背景下,我国经常出现暖冬气温,甚至出现暖冬,如2020/2021年的冬季。 此外,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水温度异常有关,还受到北极海冰、积雪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这是协同作用的结果影响因素较多,需要根据海洋、冰雪、大气等监测预报信息进行综合研判。 对于北方许多地区来说,未来一周最高气温将保持在马巴巴,但波动较大。中央气象台预计,25日至27日,受冷空气影响,内蒙古中东部、华北、东北地区、黄淮等地区将有4~6级大风,阵风7~8级,局地9级。以上地区部分地区感觉8℃。南方气温升高较为稳定。未来几天,气温将逐渐恢复至常年同期水平。江南等地区最高气温将重回20℃以上,华南地区普遍重回25℃以上。 至于降水,未来几天,由于高原东移u波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降雪较多;而中东部其他大部分地区受干燥偏北风控制,冬季降水通常偏稀。通常更干燥、更深的半年模式。细心的朋友会知道,降水图上有一条红色的锯齿线。这就是霜线,曲折的区域就是霜区。现在正值霜冻季节。霜冻期间,除了季节变化外,发生霜冻的面积也会扩大。 (来源:中国天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