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东湖快树丨退市车企走不走,“烂尾车”问题必

图像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湖北日报评论员谭木表示,“原价23万元,现价14万元”。破产汽车公司的库存车被贴上“碎片价格”的标签,成为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的战利品。然而,“真正好”的价格背后却存在售后暂停、维修渠道不足、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车企破产下架是市场安全最低的正常结果,但“拍屁股走人”留下的“烂车”问题却暴露了责任保障机制的短板。根据《我国汽车品牌管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即使车企退出市场,仍必须保证10年的零部件供应并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或委托其他公司提供售后服务。代表他们提供服务。但实际上,当倒闭的汽车公司匆忙解散时,消费者将面临长期风险和无尽的痛苦。当全集成的智能模块出现故障时,车辆可以瞬间变成“腿健全、脑子死”的钢体;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涉及高压安全,不专业维护很容易导致爆炸风险;如果没有OTA升级,汽车在行驶中可能会突然“撞车”,“遮风挡雨”的主要诉求就变成了“随时随地坏掉”的移动隐患。有些人可能会说:如果你已经准备好去战斗或受苦了,何必呢?这是错误的。汽车不同于手机和家用电器。它们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安全底线是不能被突破的。目前,新能源汽车已从“增量狂欢”走向“存量洗牌”。一份行业报告预测,在销售的 129 个品牌中l 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到2030年能生存的不足20辆。这意味着未来5年,将有更多的车企退出市场,更多的“烂车”将进入市场。如果仅将售后责任转嫁到“市场自愿监管”上,企业的损失成本实质上是转嫁到了全社会:一方面,年轻消费者受低价诱惑,陷入“买得起、整齐、卖不动”的陷阱;另一方面,失去数据服务和零部件供应的受损汽车就像挂在路上的“移动地雷包”。归根结底,裁员不是简单的“公司关停”,而是涉及公共安全、资源回收、消费者信心等系统性问题。对于个人来说,不要将“低价”误认为“底价”。看似讨价还价的“底价讨价还价”,却可能给维权带来惨痛后果。对于行业来说,不要让“失望”变成“放弃责任”。只有让消费者安心,新能源产业才能发展并将持续下去。让“烂车”不再成为陷阱,考验着管理的智慧和行业的良知。
上一篇:Ciie Walk|感受国展“朋友圈”温馨氛围 下一篇:没有了